近日,权威媒体报道称,相关部门将向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发放卫星互联网业务牌照,同时中国卫星网络集团(简称中国星网)和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(主导千帆星座)也在首批名单之列。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。
给三大运营商发牌照,这个好理解,给中国星网和上海垣信发牌照,这个怎么理解呢?这两家企业的运营模式会怎样?对三大运营商的卫星互联网业务将造成什么影响呢?
- 01 - 牌照发放的背景与意义
卫星互联网作为“空天一体6G互联网”计划的核心,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。2024年12月,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“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”卫星,正式开启这一计划。
牌照发放旨在规范市场,推动产业落地。三大运营商获牌顺理成章——他们拥有成熟的电信基础设施和用户基础。但中国星网和上海垣信入局,引发疑问:这两家非传统电信企业,如何参与竞争?
答案在于其业务模式的分野。中国星网由国务院国资委直管,定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,强调国防、应急和一带一路等战略需求;上海垣信则背靠上海地方国资与市场化资本,侧重商业应用,如物联网和海外市场。这种“国家队”与“地方队”的并存,并非资源浪费,而是政策引导下的分工试验——国家队攻坚核心技术,地方队试水商业化,共同抵御国际竞争风险(如Starlink)。
从牌照监管角度看,现行《电信条例》要求卫星互联网经营者国有股占比≥51%,且必须完成组网并具备持续服务能力才可能获牌。目前,三大运营商、中国星网和上海垣信均处于试验阶段,牌照试点将加速技术验证。但监管细则尚未出台,包括频率使用、数据跨境和网络安全等关键条款仍在研讨。这种不确定性反衬出“分而治之”的合理性:保持千帆和星网独立,便于监管层观察不同模式,避免“一刀切”政策风险。例如,中国星网需严格自主可控,可能优先服务政府;而千帆更灵活,可快速拓展海外。
- 02 - 千帆星座:运营商的天然合作伙伴
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采用“透明转发(TP)”架构——卫星仅做射频中继,数据需回落地信关站,再接入地面互联网。这种模式技术门槛低、成本可控,易于快速组网。公开信息显示,千帆规划到2030年部署1.5万颗卫星,采用低—中—高多轨分层,既补全球覆盖又兼顾国内高容量需求。
商业定位上,它主攻“一带一路”沿线、非洲和拉美等地面光纤稀缺地区,以商业合同、本地合资和服务分成盈利。例如,卫星可批量外销,地面信关站随客户落地,实现“轻资产”扩张。
这一模式决定了千帆与三大运营商的合作必然性。运营商拥有庞大的地面网络(如5G基站和光纤骨干),但卫星覆盖偏远地区成本高。千帆的TP架构可无缝整合:运营商提供地面接入和用户服务,千帆提供卫星中继,形成“空天地一体”解决方案。公开信息显示,千帆的应用场景包括交通运输、新能源、智慧农业等,这些领域运营商已有布局,合作可加速商业化。
牌照发放后,千帆可能通过合资或服务协议,成为运营商的“卫星供应商”,而非直接竞争者。海外市场尤其如此——三大运营商在“一带一路”有基建经验,与千帆的出口导向契合。
- 03 - 中国星网:潜在的竞争对手
中国星网的GW/星网星座则截然不同。它直接对标Starlink V2.0 Mini,卫星具备星间激光链路、星上路由与交换、星载基站功能,实现“一步到位”的端到端通信。
星座规模为12,992颗,全部锁定≤500km极低轨与1,145km近地轨,强调高密度、低时延的国家骨干属性。战略定位上,它优先服务国防、应急、边远地区普遍服务,并作为“空天一体6G”核心,要求频轨资源主权化和加密体制自主可控。商业场景上,有观点认为,中国星网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对外商用,更不会“卖服务”,而是聚焦国家任务。
这种模式天然将中国星网推向三大运营商的对立面——
首先,星网的自建网络(包括星载基站)可能绕过运营商地面设施,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。例如,其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可覆盖海洋、山区等盲区,与运营商的移动业务形成重叠。
其次,国家任务导向使其资源向政府倾斜,三大运营商作为商业实体,在频谱分配和服务优先级上可能处于劣势。当前,星网与三大运营商的接口标准、资费体系尚未出台,一旦牌照发放,星网可能利用政策优势(如优先频轨资源)抢占市场。
此外,星网的先进技术(如星间链路)虽组网慢,但长期看能降低时延,提升用户体验,直接威胁运营商的通信业务增量,甚至直接抢占其存量。
- 04 - 对三大运营商的影响与行业展望
牌照发放将加剧行业竞合。短期内,三大运营商可能受益于千帆的合作——TP架构可快速补强其卫星能力,降低自建星座的成本风险。但中国星网的竞争不容小觑:其国家背景可能赢得政策倾斜,例如在应急通信和6G融合中占主导。长远看,运营商需调整战略:一是深化与千帆的伙伴关系,利用其商业灵活性拓展海外;二是投资自研技术,深耕卫星互联网应用市场,应对星网的“端到端”挑战。
行业格局将演变为“国家队主内、地方队主外”的竞合生态。中国星网聚焦国内安全和骨干网,可能成为运营商的共同对手;千帆则作为“探路者”,助运营商全球化。监管层应加快完善细则,避免资源冲突——例如,明确频轨共享机制。最终,这种分立模式能提升中国整体太空资源获取概率,但考验着政策协调与市场智慧。